2024年十佳案例 | 交通肇事罪辩护:律师如何为被告人争取公正量刑
2025-02-11 14:17:45
案情简介

2023年10月16日早上,于某驾驶小型轿车停在天津市某地铁站公交站前路边后下车,在从车外开启其车左前门时,遇武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承载女儿、儿子沿道路南侧非机动车道由西向东行驶至此。


被告人于某轿车左前门后边缘与武某电动自行车右前部发生碰撞,致使武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向左侧倒地,与沿道最南侧机动车道由西向东行驶至此的李某驾驶的公交车发生碰撞,武某女儿头部被公交车右后轮碾压当场死亡的交通事故。


交管部门认定:“于某承担事故主要责任,武某承担事故次要责任,李某、武某女儿、儿子无责任。”  当事人于某以交通肇事罪被刑事拘留。


争议焦点

刑事和解。


律师工作亮点

1、交通肇事罪,一般情况下不能达成刑事和解且出具谅解书,最终肯定判处实刑。


2、本案社会影响较大,被害人父母表现非常激进,和解难度巨大。案件发生在早上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地点在学校门口,后果是造成一名7岁女孩头部遭直接碾压当场死亡。事故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事故发生以后抖音、微信等平台都有现场视频报道,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肇事者于某第3天便被依法刑事拘留。死者父母基本每天都到学校门口以及于某家门口转悠伺机报复,法院、检察院多次进行开导。学校通过监控看到死者父母经常在学校周边转悠,多次找到于某让其子女转学,最终于某将其子女转学。


律师代理本案压力很大,一方面需要找到案件问题(即、于某认定主要责任不妥),另一方面还需要稳定被害人家属情绪。在此情况下律师多次和检察院、法院沟通,表述本案对于某而言责任过重的观点,检察院、法官并未否认律师的观点,但是由于这个案件社会影响较大,法官的压力也非常大(法官说这个案件高院是有意见的,每天都要向高院汇报),在此情况下律师提出了刑事和解化解社会矛盾的提议。随后,通过律师、法官、被害人家属的多次沟通,和解补偿从200万,一点一点的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即280000元)。


最终,达成和解协议且出具谅解书,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也达到判处缓刑的目的。


案件结果

于某以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缓刑两年。

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成长和数万客户结缘
用我们的知识、努力为客户解决问题和提供方案

立即咨询

扫码咨询客服